為什么人們會在中秋祭月?
拜月有哪些禮器具?
祭月的由來你知道嗎?
帶著問題看下去吧!
9月23日,南寧市青秀區荔英小學與廣西廣播電視臺私家車930共同舉辦的“心苗”共育社開啟了中秋拜月之旅?;顒友埩四蠈幙讖R博物館宣教部館員、高級漢禮策劃師李彩云進行授課。
雖然距離中秋還有幾天時間,但絲毫不影響孩子們對儀式感的期待!我們一起去看看,這一天,孩子們體驗了哪些有趣的事情吧!
今月曾經照故人 團圓不忘致英烈
根植祖國培桃李 同耕共育扶棟梁
活動開始前,南寧市青秀區荔英小學詹鋒校長有一些心里話想表達出來,讓孩子們對中秋有更深刻的了解和拓展。
他說:“中秋節是僅次于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團圓’作為中秋佳節最為核心的精神追求,蘊含著獨特的精神內涵,積聚著中國人豐厚的情感意蘊。然而,在中國共產黨波瀾壯闊的百年歷史上,無數的革命英烈、模范人物,為了民族的解放,為了國家的發展,為了人民的幸福舍家為國,用個人家庭的‘不團圓’,換取千家萬戶的‘大團圓’,謀求國泰民安,展現了對國家的情懷、對民族的大愛。今月曾經照故人,團圓不忘致英烈,根植祖國培桃李,同耕共育扶棟梁?!?/p>
因為詹校長的“熱場”,孩子們似乎將自己代入了思念的意境,正好為活動做了準備,接下來就開始跟隨南寧孔廟博物館宣教部館員、高級漢禮策劃師李采蕓老師正式開啟愉快的“中秋之旅”。
拜月需要哪些物品呢?
給你三秒鐘時間,你能想的出來嗎?其實就是這些東西:當季水果、還有中間的3個禮器,我們稱為豆,祭祀的時候是用來裝食物的,還必須有天地君親師牌位。
中秋節起源
李采蕓老師一開始就先從節氣引出中秋的歷史淵源,在場的孩子們雖然不能馬上理解,但都是以包容的態度接納新的知識,這些新知識對他們來說非常有趣。
小朋友是怎么過中秋節呢?
這個問題你是不是以為不用思考就能回答呢?可現場的孩子們思考了一段時間,基本都說花燈,在李采蕓老師的引導下,才想出了蓮花燈。其實除了花燈,還有天燈、蓮花燈、兔爺、桂花酒……
祭月、行禮
李采蕓老師從華夏文明信仰方面介紹整個祭祀的環節。同時還邀請孩子上來念詩,讓孩子們在深奧的知識環節里,通過念詩的方式去放松放松。
接下來,就到了揖禮的環節,這是一種向長輩、師長表達敬意的一種表現。男子左手壓右手,女子右手壓左手。孩子們在體驗中收獲了屬于自己的快樂。
壓軸體驗:拜月儀式
到了大家都很喜歡的實操體驗——拜月儀式了,配合著ppt和漢服帶來的氛圍,孩子們對這個體驗格外認真和專注,每個動作都希望能做到最好。
本次“心苗”活動,就在這個有意義的環節后圓滿結束了,讓師生們受益匪淺。
南寧市青秀區荔英小學副校長曹怡:“團圓作為中秋佳節最核心的精神追求,積聚著中華人民豐厚的情感。今天在爸爸媽媽的陪伴下,孩子們體驗了一個中華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和魅力,也感受了親情、釋放了親情、增進了親情。今天我們也教育了孩子,在9月30日烈士紀念日到來之際,團圓慶祝的同時,也不能夠忘記那些為民族解放、國家富強、奉獻了自己寶貴生命的一些革命烈士、英雄楷模,是他們的貢獻,才照亮了我們如今幸福的團圓之夜?!?/span>
南寧孔廟博物館宣教部館員、高級漢禮策劃師李采蕓:“我希望這堂課能讓孩子們了解過中秋節不僅僅只有吃月餅這一個習俗,然后還能夠了解到我們中國傳統文化里面這種敬天法祖的思想。通過拜月儀式去了解這樣的一個思想,從而去樹立他傳承好我們中華的優秀傳統文化。同時想通過這樣的一場活動,讓小朋友們從視覺聽覺還有味覺各個方面全面感受中秋節的傳統文化氛圍,讓我們中秋節的節日儀式感更濃更重?!?/span>
學生家長王女士:“通過這堂課我覺得孩子會有很大的收獲,我希望她可以多了解中國傳統文化。中秋之夜會和孩子、家人一起把今天學的拜月再做一遍?!?/span>
二(1)班學生黎淘苒:“通過這堂課,我知道了中秋節還可以放孔明燈、蓮花燈、還可以喝酒。我打算中秋節那一天先去拜訪親戚,把今天學的行拜禮對親戚做一遍?!?/span>
記者:周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