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id="eypnk"></p>

  • <pre id="eypnk"><ruby id="eypnk"><menu id="eypnk"></menu></ruby></pre>
  • 眉山全搜索

    好食材·家鄉味丨四川洪雅:藤椒缽缽雞

    ?

    缽缽雞——看菜名,沒有人懷疑這是一道好菜。其實,就是盛裝在缽缽里的雞肉,家鄉很有名的小吃。我的家鄉在四川洪雅,飲食文化不甚發達,記憶中有印象的不多,缽缽雞卻頗負盛名,也很川味。到洪雅品嘗過此菜的朋友,印象應該比較強烈。

    缽缽雞,首先是可以品嘗的。作為民間菜肴,缽缽雞人見人愛,烹制簡單,關鍵是選好原材料。雞要選“跑跑雞”。盆州山區生態環境好得沒說的,俊俏機靈的土雞,敞放于鄉下山腰,稻田偷谷,林下啄蟲,一身跑跑肉,嫩香無比,就是骨頭渣渣也極耐咀嚼。那種關在籠子里,用飼料喂養的肥壯商品雞,吃起來像嚼木頭,如何能與“跑跑雞”比?

    缽缽雞的香味,還和一個重要的調料——藤椒油的運用有關。藤椒油幾乎就是為烹調缽缽雞而生的。

    洪雅山高水長,“四山環二水”。“四山”是瓦屋山、玉屏山、八面山、總崗山。“二水”是青衣江、花溪河。600米到800米的山腰,出產一種好似藤蘿的野花椒樹,據說其他地方不產這種調料果樹。四月的藤椒果,由青而紫,玲瓏剔透,掛在樹上都是誘人的。摘來鮮果,盛于陶缽,將熟熱菜油浸淋,輔以鮮芋荷葉、芭蕉葉遮蔽香氣。這個程序叫“閉藤椒油”,注意是“閉”,而不是“熬”,雖然“閉”太白太實在。也許實在的往往是不可替代的。

    藤椒油,“麻辣不見椒”。晶瑩翠綠,麻而不膩,清香浸人,甚至能香透一條街。以藤椒油拌和的雞肉,緊跟在奇香后面的,是一股山野的浸人清涼。要是換成花椒油、辣椒油,上火不說,色香味也大不如,而且滿盆都是喧賓奪主的椒末,根本不能叫“缽缽雞”了。

    如果說缽缽雞在一陣鑼鼓聲的簇擁中粉墨登場,技壓群芳,那么藤椒油的道具作用,不可忽視。藤椒油,色香味俱全,不是插在缽缽雞身后的一桿旗槍,也不是裹在缽缽雞身上的一件花衣。這些道具都是一目了然的。缽缽雞需要懸念。比如,一顆密藏的相思繡球或啥神功暗器,藤椒油正是。藏在袖筒里,冷不防一抖摟,立馬招至看戲的美人小孩,滿堂叫彩。所以說,一棵藤椒樹成就了缽缽雞,絕對不是夸張。

    缽缽雞,還是可以觀賞的。將肉煮熟,不能煮爛,八分火候就行。爾后晾干來,片成片,用竹簽分門別類串成串。肉片是肉片,臟腑是臟腑,雞腿是雞腿,翅膀是翅膀。放進藤椒油湯里一撈,再舉至嘴邊,油艷欲滴,是不是有點像吃冰糖葫蘆?冰糖葫蘆,雅俗共賞,老少兼宜。特點也鮮明——在引起人的食欲之前,首先逼人的是,那種好看照眼的山楂紅,大飽眼福后,食欲也前呼后擁地來了。

    盛裝雞肉的缽缽也是可以觀賞的。青花缽,為上。粉紅的肉,青綠的湯,翠藍的缽,層次分明,賞心悅目。黑陶缽,次之。黑是黑點,因為透著一種隱忍健康的油亮,吃著也放心。最好的是原木缽缽。把樟樹、桂樹木板鑲攏來,外面用竹篾窟緊,就像一只洗腳盆。聞著樟樹、桂樹和竹篾的清香,享受著五彩斑斕的美味,沒有誰會聯想到洗腳盆。

    我見過最氣勢磅礴的一只缽缽——“天下第一缽”,怕有一間屋那么大,要八個英俊少年才能勉強抬起來,要一只更大的筲箕才能隱約罩住。英俊少年是真切的,那只夸張到極致的筲箕就似是而非了。這只缽缽還進了吉尼斯紀錄哩。那是家鄉舉辦生態文化節,搞的一個“千人品千雞”活動。參觀的人里十層外十層,吃的海吃,談的大談,場面甚是宏偉。我兒子為了吃一回頂級缽缽雞肉,排隊竟然排到晚上11點!我說,非得要吃那個大缽缽么,街上去吃,味道還不是一樣。兒子頂到,咋個會一樣,那么大的缽缽,那么多的雞肉,那么多的人!我堅持,不都是藤椒油雞肉,外帶一個缽缽么,咋個又不會一樣。兩人誰也說不服誰。在這一點上,我與兒子倒是很平等。兒子也許是對的,他說的不一樣,想來是指吃的感覺。我也是對的,大人的認知也許是準確的,準確的往往缺少想象。這又回到前面所設置的問題上來,關于缽缽雞——究竟是雞重要,還是缽缽重要?要是此刻置身于“千人品千雞”現場,此情此景,誰還會說,那雞肉僅是一大盆雞肉,那缽缽僅是一只超級“洗腳盆”呢?

    記住缽缽雞的美食模型吧——作為器皿的缽缽,不只是一個花里胡哨的物件——它直觀地滿足了我們的食欲。還有核心食材,隱士一樣的藤椒,普羅大眾的跑山雞,兩者之間的相互造就,已然民間美食的不二案例。

    還有文化推廣,一開始就上升到現代性的抽象符號——“幺麻子”,缽缽雞的發明者,四百年前的洪雅趙姓廚師,因為特別的環境和食材,以及烹飪方面獨到的開創性,贏得了美食知音回應——清代四川學政何紹基的贊美:“麻辣不見椒、肉鮮不見膘”“鮮香嫩爽,神仙美食”。

    于是,像藤椒和跑山雞一樣,“幺麻子”和缽缽雞,共生到21世紀,小眾的地方美食,帶你走遍天下,案牘勞頓,商務旅行,它都以換個包裝,隨時相伴左右,輕松,時尚,接地氣,關鍵那配菜節奏很貼你心,忙中偷閑,來個快餐包裝,這是嗑瓜子,還是捋串串?還有那突破舌尖障礙,多個角度的口感適配。就像北京全聚德烤鴨一樣,口味重是重點,但天南海北就服那重。藤椒缽缽雞,清淡是清淡點,但男女老少,喜聞樂見。

    于是,作為四川人,真的有自信大聲嚷嚷:北有“全聚德”,南有“幺麻子”,你吃烤香鴨,我說缽缽雞。

    相關熱詞搜索:

    上一篇:全民狂嗨!“味美四川 香飄東坡”2023眉山美食活動即將開幕
    下一篇:眉山洪雅草莓采摘倒計時!快抓住最后一波春天鮮果


    中國農業銀行眉山分行 章魚挑食 農行眉山市分行金穗之窗 同顏畫室 國網眉山電力公司專題 八百壽酒業
    眉山全搜索
    回到頂部
    黃色三級片请播放

    <p id="eypnk"></p>

  • <pre id="eypnk"><ruby id="eypnk"><menu id="eypnk"></menu></ruby></pre>